新世纪新冠病毒侵扰人类时间之长,危害之深超过了任何人的预期,而新冠疫苗对新冠病毒的作用、效力以及副作用的问题也是极其困扰很多人的一个问题。而在漫长的“宅家“,”社交隔离“期中,很多人也因此比平时更多地使用鸦片、吗啡类药物,影响了健康,从而让很多人的健康状态变得更加的严峻。
美中医学交流协会在此之际,适时地举办了一个重磅学术讲座,由学术大咖权威讲解“新冠疫苗的效力及其应用,以及吗啡类药物的慎用。2021年12月11日, 周六下午,这个重磅学术讲座在云上举行。
从主持人胡克勤医师,MD,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的介绍,听众得知刘西平博士(PHD)毕业于上海第一医科大学(复旦大学)药学院,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获分子生物学博士,他曾担任新基生物制药公司免疫学部主管和高级科学家。目前在加州 美国南特凯捷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担任生物药理和免疫部主任,对疫苗的特性有独到认识。
刘西平博士告诉我们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,是已知的第七种可感染人类的病毒,新冠病毒中所含的病毒刺突蛋白是目前获批疫苗的抗原。自去年12月14日给一个护士打了第一针疫苗起,至今一年了。实践证明疫苗能有效对抗现有新冠病毒变异株,尤其是能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。由于病毒的变异,疫苗需要加强就是在所难免了。幸而现在科学技术发展使得疫苗的升级换代相对容易,临床试验可以相对缩短。
针对目前很多人尤其困惑的问题:打了这家的疫苗针,是要继续打同一家的呢,还是可以打另外一家的疫苗针。
刘主任很喜欢这个好问题,他20年前在动物身上做的疫苗试验就展示了混打的效果好过单打的效果。从目前人体做的七种疫苗针混打的人体实验来看,从免疫学的角度看,混打疫苗的效力高过单一疫苗的效力。
从主持人林旭医师,MD,哈佛医学院副教授的介绍中,听众还知道了茅建人医师(MD,PHD)是哈佛医学院麻醉研究Richard J. Kitz 冠名教授,他获得了麻醉学和疼痛医学委员会的认证,茅博士是麻省总医院的疼痛医学部主任,茅博士还是1997年美国疼痛学会杰出早期职业奖的获得者和 2012 年美国区域麻醉和疼痛医学学会John J. Bonica奖的获得者。
茅教授开始就提到了美国的鸦片致死率是一直上升的,作为我们用了几千年的鸦片,它的镇痛作用不容置疑。但有一部分人群因为鸦片依赖后的戒断作用,一旦停止使用鸦片后,会不顾一切的去获取,甚至以身试法都在所不惜,自从新冠后,鸦片、鸦片类药物的致死率更是显著攀升。
茅博士特别强调:我们需要了解的,也很有意思的是,从我们自九十年代中期就开始的实验结果,我们发现长期使用鸦片类药物后,原来的镇痛作用就会转变成致痛作用!药物用的越多,疼痛感反而增加,而停药后,疼痛感却会减少。
判断病人有多少疼痛很难,因为那是一种主观感受,每个人的感受、反应、行动都不一样,因此很难弄一个客观的可操作的疼痛评分出来。
茅主任还感慨道,有些病人,假如能和他们讲清道理,让他们明白过度使用吗啡类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,他们是会采取正确行为模式的,可惜没有时间和他们讲。
听众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现在美国的有些地方开设了所谓的“安全吸毒中心”,茅医生怎么看。茅教授不认为那是个健康的方法,并引用一句中国成语“引狼入室”来形容此种作法的不明智。
最后学会会长孔医师为讲座做总结时,感谢了两位出色的主持人,也感谢了两位顶级专家的精彩、实用演讲,还感谢了电脑前的众多听众以及听者和讲者的热烈互动。最后简洁地介绍了美中交流协会的宗旨,近期活动,并祝愿大家身体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