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把钳子

2016-08-06 00:00:00
Author: 

这些天,我脑子里总是出现一把钳子。一闲下来,它就跳到我眼前。

一周前,我家马桶坏了,我找表弟来看看。马桶修好了,他收拾工具的时候,拿起一把钳子对我说,姐,你知道这钳子是哪来的吗?是姥爷的,这把钳子,他从年轻时就用,用了一辈子。

姥爷去世已经有30多年了,他去世时是80多岁。那这把钳子也有快100岁了吧。姥爷当年是8级工,据说当时日本人留下来的那些机器只有他能摆弄明白。我知道的是,他对自己平时用的工具极其挑剔。

表弟说:你看这钳口,这么多年了,还这么锋利,一点都没卷刃。不管放到什么环境里,就是不生锈。他动了动钳子的手柄,你看,一点都不涩,特别自如。表弟像对待宝贝一样把钳子收好。“姥爷说,这钳子是小日本留下的。”

他最后这句话触动了我。差不多100年前日本造的一把钳子,如今还能秒杀我们现在生产的好多钳子。也就是说,我们现在生产的钳子也不一定能达到100年前日本人的水平。生产钳子需要很复杂的工艺和技术吗?显然不是。我知道的,我们家废掉的,扔掉的钳子就有好多把了。和那些扔掉的钳子比,我看这把100年前的钳子,它身上真的好像有一种冷冷的骄傲的气质,像在嘲笑我们。这让我心里一痛。这把安静地呆在中国人生活中近百年的钳子,不会说话,但它分明是会说话的。相比之下,我们那些扔掉的钳子,多让人瞧不起呀。

当年造这把钳子的人肯定早就不在了,但每一个用过这把钳子的人,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和他对话交流,也会对那个造钳子的老人生出一丝敬意。而我们扔掉的那些粗制滥造的钳子呢?你也会在心里对它的制造者生出一丝鄙视。他的偷懒、投机、对付和占便宜的小心眼都会反映在他制造的这把钳子上。

对这把钳子背后民族性格的种种联想,让我耿耿于怀。足球踢不过人家,连个钳子也造不过人家吗?

现在,我们中国人的生活好了很多,可以出国旅游,可以开豪车,住豪宅,用国外的名牌产品,甚至可以送孩子出国学习……我们的生活中有了很多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的东西。但越是好像啥也不缺了,我们越感到我们稀缺一样东西,这样东西和心有关——我们缺少做事情的诚意和踏实。

上周看微信朋友圈,大家在转“在上海的弄堂里,这只做了32年的葱油饼,竟然惊动了BBC”。一个叫吴根城的老人,从28岁起,在上海的小弄堂里做葱油饼,做了32年。每天早晨的3点钟开始忙碌。不管是三九天还是三伏天,排队买他葱油饼的人,经常要排两三个小时。一炉20个,每炉30分钟。很多来买他饼的,不少是白领和海归的年轻人。老人现在年龄大了,也想过不做了,可他要是不做了,老街坊们到哪去吃这口正宗的葱油饼呢?我的一个同学在上海生活20多年了,她说,从“阿大葱油饼”前经过好多次了,可实在没勇气去排那个长队。

一个葱油饼能好吃到哪呢?大家想尝尝的,不过是一个老人28年的良心之作,还有他固执的坚守。纯手工,不涨价,每个程序都绝不糊弄。当你有足够的诚意,一个饼也会做到极致,并让人感动。

这种诚意,是生活中我们珍视并缺乏的一种宝贵的资源,因为它太少了。

我经常的一大困惑是,买东西的时候不知道这里面又藏了什么猫腻。我上过很多次当,比如我买的家具是名牌,可用到后来发现两层板子之间是空心的。后来我又去买实木的,可用了一段时间门就掉了,等我去找厂家,这个厂子没了。在我气恼的时候,我好像看见黑心商人阴险的笑。买东西的时候,你看包装听他说的天花乱坠都不管用,只有用过才知道好坏。有时你惊喜地发现一件东西用着真好,比如一件越穿越舒服的T恤,怎么洗都不走形,可你想再去买的时候往往发现,这个牌子已经没了。因为它的良心用料竞争不过那些投机产品,它没挺住。等你再去买的时候,它已经倒掉了。

我经常在我用的东西上,试图透过蛛丝马迹寻寻觅觅地找到一种让我感受到诚意的东西。比如脖子上的商标是不是让你的皮肤不舒服?一只杯子用的时间长了会不会有不好的味儿?在那些不经意的细节里,用诚意做出来的好东西,消费者一定能感觉得到,当然那些包装华美投机取巧的样子货也早晚会露出马脚。很多时候,你是失望的。虽然你已经很小心了,但还是又被忽悠了,又上当了。有时,我甚至觉得自己在挑选商品时这种戒备的眼神和心态也是灰色的,很不阳光。

我曾经在我家旁边的早市上发现过一对父女卖的饼,真好吃。我去买饼的时候,碰到过从道里道外大老远赶过来的人,还有要上飞机的人要拿到外地去。后来我再去早市,这对父女不见了。他们为什么不做了呢?以前听他们抱怨过,要想做良心饼,利就很薄,也就更加辛苦。光洗菜就要洗好多遍,这是别人看不到的。我在早市转悠着找饼的时候,难过地想,难道良心产品都干不长吗?我很珍惜我遇到过的那些让我感到过诚意的东西,虽然这样的东西不多,但它们却在冥冥之中对我心里的一种信念起到了宝贵的支撑。

宋美龄说过这样一段话:品德是无法伪造的,也无法像衣服一样随意地穿上或者脱下来丢在一旁,就像木头的纹路源自树木的中心,品德的成长与发育也需要时间和滋养。也因此,我们日复一日地写下我们自身的命运,因为我们的所做所为,毫不留情地决定了我们的命运。我相信,这是人生的最高逻辑和法则。

我们每天都要用到一些东西,其实,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太多。我仍然在我用的每样东西上寻寻觅觅地找。我觉得,一件东西的背后,制做者的诚意,会在这些东西上开出一朵花来。

(原文链接: http://weibo.com/p/2304186d4f36790102wils

Category: